古茶树九问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古茶树九问

编者按:根据前不久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与西南林业大学古茶树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古茶树资源状况白皮书(2024)》的统计,中国古茶树约 5600 万株,其中约 97% 分布在云南,16 个州市均有分布。云南拥有全国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也十分注重对古茶资源的管理、研究和利用,早在 2022 年,云南省政府便颁布了《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旨在有效保护古茶树,规范古茶树的管理和利用,另外普洱、西双版纳、临沧、大理等州(市)更是早早地就颁布了地方性的古茶树保护条例。

日前,普洱市政府对《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实施细则》进行了共计 9 处的修改,略加梳理这些改动可以发现,新修订的《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更强调了对古茶树的“研究”,如将第二条中的“管理和开发”调整为“管理、研究和利用”等。也就是说,在政府层面,正有意于加强对古茶树的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

虞富莲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茶树研究,曾出版《中国古茶树》一书,对古茶树的起源、演化、分类、生态类型等有着精深研究。他有感于当今业内外人士对古茶树的认识存在片面之处,特撰《古茶树九问》一文,希望能借此纠正一些当前对古茶树认知上的误区。文中的观点或许与我们一直以来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所谓“兼听则明”,了解异议乃至对立的观点,从某种程度上也会加深我们对古茶树的认识。我们也鼓励和欢迎来自各方的不同观点,展开具有深度的学术探讨,或许只有在这些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中,所谓“真理”才会最终水落石出。

翻开《 中国茶叶大辞典 》,没有“ 古茶树 ”这一词条。“ 古茶树 ”的出现也只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普洱茶成为市场热点,古树茶成了新的卖点,从而撬动了古茶树的话题。然而,当今业内外人士对古茶树的认识,不乏有片面、歧义之处,甚而还有悖论。下文列举了当前对古茶树认知上的一些误区,意在指谬辨伪,正本清源,并与异议者相析。

一、什么是古茶树?

误区:古茶树就是大茶树

(一)古茶树是指生长一百年以上的茶树

古茶树主要是根据树龄大小,与树型、树体无关,包括野生型茶树和栽培型茶树。古茶树不一定是大茶树,大茶树不一定是古茶树。从形态特征看,有乔木大叶型、小乔木大中叶型和灌木中小叶型。大茶树的“ 大 ”没有量化,有生长百年成为大茶树的,也有生长三四十年成为大茶树的。

(二)古茶树分三类

一类是原始林中自然生长的野生型古茶树,最常见的如滇西南的大理茶、黔西南的大厂茶和桂西的厚轴茶等。

第二类是珍贵古茶树,包括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或纪念意义的稀有古茶树。例如:杭州龙井十八棵御茶、雅安蒙顶山七株皇茶等等都记载了历史长河的变迁和文化脉络;大理感通寺的古茶树既是大理茶自然分布的标志,又是大理茶种的模式标本,具有科学价值;云南龙陵县镇安小田坝是抗战期间滇西黄草坝战场之一,其中一株大树茶,高 13 . 2 m,干径123 cm(是目前已发现最粗的茶树),见证了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场景,具有纪念意义。

第三类是树龄在八十年以上但不满一百年的茶树,称为后续古茶树,多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栽种的茶树,是目前古茶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古茶树形态特征有什么特点?

误区:古茶树生长遒劲,芽叶肥壮

古茶树历经沧桑和生物侵袭,多半生机衰弱,老态龙钟。乔木、小乔木茶树,树皮粗糙斑驳、呈灰褐或灰白色,多附有苔藓、地衣、菟丝子等寄生植物和罹生膏药病,枝条细短弯曲。原始林中的茶树,常年荫蔽,树干多朽腐,芽叶较瘦薄,多对夹叶,新梢节间短。有的古茶树枝干自然联合成闭合框。灌木型古茶树主要是根部“ 盘根错节 ”,树皮粗糙灰褐,常有瘤状突起。发芽轮次、整齐度和新梢长势都较差。

图 : 杭州龙井村,乾隆御笔亲封的十八颗贡茶

三、野生型茶树与栽培型茶树有什么区别 ?

误区:野生型茶树就是野生茶树,栽培型茶树就是栽培茶树;香竹箐大茶树是栽培型茶树;邦崴大茶树是过渡型茶树。

从茶树进化角度看,茶树不论是野生的或是人工栽培的,大体分两类,一类是野生型茶树,一类是栽培型茶树。

(一)野生型茶树

指在系统发育过程中花果器官等具有原始特征特性的茶树,与进化程度有关。多数是自然生长状态,也有人工移植栽培的,如马关县达豹箐古茶树、云县白莺山本山茶就是早年人工移栽的野生型茶树。

野生型茶树特点

1. 进化上处在初级阶段,多数生长在原始林中。

2. 树体高大,多为有明显主干的乔木或小乔木树型,大叶或特大叶。花大,花瓣多、质厚、子房 5(4)室。大理茶枝条有腥臭味。

3 .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含量较低(见表1),制茶品质较差。香气淡薄,滋味欠鲜爽、醇厚度低,有的还带有令人不悦的异味。尤其是原始林中的野生型茶树,一般不宜用来直接加工制茶。

表 1 云南双江栽培型与野生型茶树生化成分比较 单位 %

(二)野生茶树

指长期处于非人工栽培管理状态下的茶树,俗称“荒野茶”“丢荒茶”“野茶”,包括野生型茶树和栽培型茶树,与进化程度无关,也即无人管理的茶树亦可能是野生型或栽培型的。如腾冲文家塘大叶茶,早年是人工栽培的,后因寨子搬迁,无人管理,成了“野茶”,但它仍属于栽培型茶树。

(三)栽培型茶树

指在系统发育过程中,花果器官等具有较进化特征特性的茶树,与进化程度有关。如广泛栽培的普洱茶、白毛茶等。

(四)栽培茶树

指处于人工栽培管理状态下的野生型或栽培型茶树,与进化程度无关,像白莺山本山茶,尽管是野生型,但长期处于人工栽培管理状态,仍属于栽培茶树。

栽培型茶树特点

1. 比野生型茶树进化,分布最广泛,生态型多样,这是能生产多种茶类的基础。栽培品种多数属于栽培型茶树。

2. 绝大多数树型为小乔木型和灌木型。

3. 叶片有大叶、中叶和小叶。花小,花瓣少、质薄、子房 3(2)室。

4. 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都较高(见表 1)。

5. 是制作各种茶类的主体,总体品质优良。

需要指出的是,凤庆香竹箐大茶树被误认为是栽培型茶树。根据其花瓣 7-9 瓣、花柱 5 裂、子房多毛,花萼无毛、嫩枝无毛等特征,是野生型茶树,分类上属于大理茶。澜沧邦崴大茶树误认为是过渡型茶树,其枝叶芽梢具有栽培型茶树形态,花果具有野生型茶树特征,再从花粉粒大,花粉外壁纹饰为细网状,花粉钙含量高以及染色体核型对称性高等特征,进一步证实其是野生型茶树。再说,植物学界没有“ 过渡型 ”术语。一些自然杂交的茶树,如“二嘎子”茶,其花果器官也多为野生型茶树特征。

四、古茶树是怎样进行植物学分类的?

误区:古茶树只有大理茶和普洱茶

(一)茶树的植物学分类

茶树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按中国植物学家张宏达分类系统,山茶属分成 7 个组,茶树属于茶组(Sect.Thea)。茶组下面再根据子房有毛或无毛,子房 5(4)室或 3(2)室,分为五室茶系、五柱茶系、秃房茶系和茶系。这 4 个系是按性状的逐步分化而分的,如野生型茶树多属于前两个系,栽培型茶树多属于茶系。

张宏达于 1998 年在《 中国植物志 》中确定的山茶属 4个 系 的 种 共 有 3 1 个 种 4 个 变 种 ,其 中 除毛 肋茶( Camellia pubicosta Merr)产于越南外,其余均产在中国西南和华南。也就是说中国有 30 个种和 4 个变种,物种数量之多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参阅《中国植物志》第 49 卷第 3 分册山茶科)。

图:邦崴茶王树

(二)野生型茶树主要物种

1 . 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以西的云南西南部。

2 . 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接壤处。

3. 厚轴茶(Camellia crassicolumna),主要分布在云南东南部和广西西部。

4. 老黑茶(Camellia atrothea),主要分布在云南中部的哀牢山系。镇沅千家寨大茶树因萼片有毛,有别于大理茶,属于老黑茶。

同样属于老黑茶的还有新平大帽耳山野生大茶树、屏边姑祖碑老黑叶等。

图:位于大理感通寺的古茶树

(三)栽培型茶树主要物种

1 . 普洱茶,又称阿萨姆种(Camellia sinensis v a r .assamica),俗称的云南大叶种,多属于普洱茶,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大叶种栽培区。普洱茶拉丁文称阿萨姆 [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Master) Kitamura],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以及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 阿萨姆 ”是定名人用印度阿萨姆茶树模式标本来定名的,实际上该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普洱茶产区(与大理茶分布区重叠),所以中国林学家陈嵘 1937 年将中文学名用“ 普洱茶 ”表示。

但按照国际植物学命名法规,拉丁文不能用“Puertea”,依旧用“assamica”。

2. 白毛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pubilimba),主要分布在云南东部、广西全境、广东北部、湖南南部等地。

3. 秃房茶( Camellia gymnogyna),主要分布在贵州西北部、重庆四川东南部、云南东北部。

4 . 茶(Camellia sinensis),全国茶区都有分布。灌木中小叶栽培品种多属于茶种。

图:凤庆香竹箐茶王树

五、古茶树树龄怎样测定?

误区:有千年古茶树

目前茶树树龄没有科学准确的测定方法,死了的树可以将树干锯成横断面点数年轮,活体一般是估算或者根据文字记载(如族谱)等推算,这就出现了随意夸大树龄,动辄一二千年,多的达三四千年的状况。

众所周知,茶树是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木本树种,南方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和旺盛的生理代谢,使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加快衰老,生命周期缩短,这是自然现象。如 1985 年播种在勐海国家茶树资源圃的茶籽,经过 31 年,2016 年已长成树高 8.3m、干径 43cm 的大茶树,相当于每年干径增加 1.4cm。

超千年的阔叶落叶树主要是生长在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银杏和枫叶树等,针叶林主要是柏树、杉树等。浙江天台一株古柏,树干直径 1 . 4 m,标注树龄 400 年。据《 中国新闻周刊 》2022 年 10 月 17日报道,生长在西藏察隅,被称为目前中国第一高树的云南黄果冷杉,高 83 . 4 m,胸径 2 . 07 m,需 5 人围抱,树龄为三百八十多年。林业界严谨的科学态度,值得茶界深思。

据茶树样本实测,宽 1 cm 的树干横断面一般有 5 至 4 个年轮(树木每年长一圈叫年轮,年轮是同心圆),即一年树干长粗2 mm~ 2 . 5 mm,如果直径是 1 m 的茶树,半径是 50 cm,50 × 4 =200 或 50 × 5 = 250,也就是有 200 或 250 个年轮,换句话说直径1m 的茶树,树龄是 200 或 250 年。

乔木或小乔木活体茶树可测量树干围径(周长),再除以 2 πr(π 是圆周率),得出半径 r,再乘以 4 或 5,如果周长 140cm,半径r 是 22.3cm,树龄是 22.3 ×4 = 89 年 或 22.3 ×5 = 112 年。这种测定方法虽有些误差,但还是可信的。

灌木型茶树没有主干,无法测量,一般观察树根状况,如根颈处盘根错节,多在一百年以上。通常灌木型茶树寿命要比乔木、小乔木型茶树长。

六、古茶树有什么利用价值?

误区:古茶树主要用来制古树茶

(一)是现今生产上的主要栽培品种之一

各地采制传统名优茶的群体品种均是古茶树。

(二)是新品种选育和新产品创制的物质基础

古茶树中蕴藏着超常规成分的资源,如有的茶多酚含量高达 35 % 以上,有的氨基酸含量高达 6 . 5 %,有的茶氨酸高达 3 % 以上,有的咖啡碱含量不到 1 %,这些都是选育特异新品种或进行深加工的重要材料,可以开发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特色产品,如上班族饮用的抗疲劳茶,女性减肥茶,儿童益智茶,驾驶员提神茶,妇女儿童饮用的低咖啡碱茶,防老年痴呆的高茶氨酸茶,防辐射的高酯多糖茶等等。再如,苦茶是我国特有资源,景洪市勐宋苦茶和勐海老曼峨苦茶含有较高的苦茶碱(1,3,7,9 — 四甲基尿酸),具有抗氧化、抗炎、减轻疲劳、抑制乳腺癌细胞转移等作用,可作为茶药同源开发。

(三)是论证茶树原产地的重要证据

我国古茶树的数量之多、树体之大、分布范围之广、物种多样性之丰富,是全球独一无二的,足以证明茶树原产于中国。

(四)是茶树植物学分类的主要材料

茶树是异交植物,遗传组成上的高度杂合性和表现型上的多样性给种的划分造成困难。再由于分类学家观点的不同,是迄今国际茶树分类系统未能完全一致的原因。由于古茶树具有多样性和遗传稳定性,为继续进行植物学分类提供充分依据。

(五)是进行茶旅一体化的资源

在“ 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的基础上,秉持茶旅融合的原则,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建设以栽培古茶园(原始林中的野生茶树居群不提倡)为中心的旅游点,如观光茶园、家庭茶场、茶体验室、休闲茶馆、特色茶餐厅,使茶区变景区,茶园变花园,采茶制茶变学茶活动,使饮茶变为休闲观光,云南澜沧景迈人家、浙江磐安古茶博览园等等都是很好的典例。

七、古茶树品质比青壮年茶树好吗?

误区:古茶树品质要比青壮年茶树好

用古茶树制作的茶统称“ 古树茶 ”,这个名称是近一二十年在云南普洱茶区出现的。实际上古茶园产的茶都是古树茶,没有必要突出“ 古树 ”两字,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祁门红茶、君山银针、武夷岩茶、凤凰水仙等都产自于古茶园,但没有西湖古树龙井、黄山古树毛峰、信阳古树毛尖、祁门古树红茶、君山古树银针、武夷古树岩茶、凤凰古树水仙之说的。其他多年生作物也没有把“古”当前缀,比如古树荔枝、古树苹果、古树柑橘、古树枸杞什么的。茶叶突出“古树”不乏有炒作之嫌。

云南等地的古树茶是“小树茶”(多半是最近几十年种植的台地茶园)价格的数倍到十几倍,理由是品质好,果真是这样吗?

1. 有悖于自然规律。自然界任何生命体都有从产生、发育、生长、衰老到死亡的过程,它的生命轨迹呈抛物线状态,也就是说,在生命的顶峰期,它的新陈代谢最旺盛,各种酶活性最强,制造积累的物质最多,应该说,这时的品质也是最好,以后随着生理机能的衰退,物质积累减少,产量品质都会降低,这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试想,一株古老的茶树所制造的物质会比青壮年茶树(树龄在 10年 ~30 年)丰富吗?它的品质自然会比青壮年茶树差,这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

2. 没有可信度很高的对比数据。如用同一个无性系品种种植在相同条件下,测试 10 年与 50 年、100 年的茶树,采制相同的茶,看品质有多大差异?如果 100 年好于 50 年,50 年好于 10 年,则树龄越老品质越好的论点可以成立,但目前无此对比试验。

3 . 环境因素和施肥会影响茶树品质。不可否认,有些古茶树品质好于台地茶,这是因为古茶树生长环境一般比条栽茶园好,如海拔高,生态环境优,透光通气性好,土壤有机质丰富,不施用化学肥料,这是外界原因,但不能说是树龄老之故。

4 . 古茶树都是有性系品种,年代久,根深叶茂,能从土层深处广泛吸收各种营养元素,使茶树合成的生化成分丰富,据测定,古树茶茶多酚含量高于台地茶,儿茶素、糖以及铁、铜、锰微量元素总体上也高于台地茶。再加茶树个体间生化成分的互补,使成品茶香气丰富、饱满,滋味醇厚隽永。

台地茶多为无性系品种,土壤吸肥力不及古茶树,但氨基酸以及磷、钾、钙、镁、锌等微量元素要高于古树茶,所以标准化管理的台地茶茶园有些品质也是很优良的。例如云抗 10 号、白叶 1 号(安吉白茶)、龙井 43、金观音等无性系品种育成才四五十年,已是当今全国推广面积最多的无性系新品种。

八、什么是纯料茶?

误区:古树茶就是纯料茶

纯料茶也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名词,客观地说,毛茶(原料茶)大部分是纯料茶。众所周知,包括茶叶在内的许多经济作物如桃、梨、苹果等都有这种现象,即使同一个品种种在不同的村寨,同一个村寨不同的山头,同一个山头不同的地块,品质都会有差异,这就是所谓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有土壤质地、山坡朝向、阳光雨露、营养状况等。茶叶品质除了受制于上述条件外,还有采制方面的因素,因而形成不同产地的特有风味,久而久之,在消费者中形成固有的印象。例如同处于勐海布朗山同为勐海大叶茶制的普洱茶,贺开、邦盆、老班章、老曼峨、曼糯等品质都有不同,老班章最显“勐海味”;同为杭州西湖山区同为龙井群体种炒制的西湖龙井茶,按产品特色分成了“狮、龙、云、虎、梅”,一些“老龙井”(老茶客)甚而对混有龙坞等外地的茶,一喝就能辨知。这就是纯料茶的魅力。

那么怎样才算是纯料茶呢 ? 这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标准,前提必须是同一有性系或无性系品种,但不一定是古茶树。以一个村寨或一个山头或一方茶园的鲜叶为原料,按既有工艺制作的茶,才能称纯料茶。目前基本上都是以同一村寨产的鲜叶作为“ 纯料 ”,也即“ 纯料 ”不能掺有非传统产地的茶叶,如云南冰岛、老班章、昔归、景迈、易武、刮风寨、迷帝等用本地寨子鲜叶所制的茶才算是纯料茶。

不过,名茶往往产量较少,在利益驱使下,一些厂家也有用外地茶(包括鲜叶和成品茶)来冒充或拼凑的,那就属于“混料”和“拼配茶”了。为避嫌,有一些村寨检查车辆有否带茶进入,为的是表明本地产的是纯料茶。

九、哪一些古茶树需要重点保护?

误区:百年以上的古茶树不一定都是保护重点

云南和贵州等省人大都已出台了古茶树保护条例。保护条例是在法规或规章层面上给古茶树提供的坚实保障。现今保护古茶树逐渐成了全民的意识和行动。百年以上古茶树、珍贵古茶树是保护重点。要通过数字化管理、养护管理等激励机制进行保护,如设立醒目的保护标志,不采或少量采茶制茶,不做旅游景点,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明确养护责任单位(人),建立古茶树资源保险制度和养护基金;每隔几年进行一次古茶树普查和核对,发现短缺或死亡者,查明原因和责任;濒临灭绝的珍贵古茶树资源,要抢救性繁殖和扩种。具体举措根据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4年7月刊

文|虞富莲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